为规范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进一步提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关于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保障资金管理使用“五步法”的通知》现启动2025年郫都区郫筒街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保障资金项目征集工作,诚邀符合条件的组织报名参加。
社区背景:郫筒街道天台社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小区院落包含:万达华府(一、二、三、四)期、华宇天府(南、北)区。现有常住户数6695余户,常住人口约1.5万人。设天台社区党委下设4个院落党支部,3个两新党支部,共88名党员。社区合伙人30余家,辖区有6个物业院落,写字楼8栋,近1000家商家企业。社区现有书记1名,副书记2名,副主任1名,两委干部4名,工作人员3人。
组织青年人感兴趣的活动,这样既能增强邻里互动,又能让青年发挥专长服务社区,让社区更有活力。
1.通过创新宣传方式,精准触达青年,开展3场潮流活动与青年建立情感纽带。
3.开设1系列“青年议事咖啡馆”,共创青年快闪展览,构建参与有回报、创意可落地闭环机制,推动青年从参与者转型为治理主体,实现社区治理效能提升与青年发展的双向赋能。
加强微网格志愿服务管理,让微网格员讲讲党的政策,听听大家的想法,在社区治理里做好组织、宣传、调查和调解工作。
1.在华宇一二期(天台二、四网格)举办2场“微网格垃圾分类趣味挑战赛”,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
2.在万达三四期(天台五网格)组织1场“微网格信托制物业政策宣传创意大赛”,激发社区骨干的积极性。
3.在天台各小区开展2场“微网格志愿服务需求调研会”,以便更好地提供针对性服务。
4.利用社区食堂所在微网格开展1场“微网格美食共享会”,促进居民、商家和新就业群体的交流。
5.在天台各微网格开展1场“微网格特色资源整合交流会”,挖掘各微网格可利用资源。
社区背景:太平村幅员面积2.928平方公里,东与濂溪村相连,南与梨园村相邻,西与安德街道广福村接壤,北与长乐村相连,紧邻成灌路、中信大道,城际铁路、成彭铁路贯穿我村,交通十分便捷。村服务管理12个村民小组1159户、3023人,常住人口727户、2441人,村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09人。
本项目以全龄服务、多维共治为实施路径,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医疗机构、农业部门、妇女组织及志愿者团队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实施内容包括:开展巾帼护苗行动,组织儿童安全教育不少于2次、妇女主题活动1次;实施乐享银龄计划,举办健康体检1次、节庆融合活动不少于2次;推进沃土守护工作,开展政策宣讲1次、实地参访1次;深化文明家园建设,分三阶段实施环境整治(亲子植树、庭院美化、成果展示各1次),举办年度经验总结1次。全年累计开展健康服务、安全培训、政策宣传、环境治理等各类活动不少于12次,通过专业服务+群众参与的模式,构建覆盖妇女儿童、老年群体、全体村民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实现民生改善与基层治理能力双提升。
社区背景:书院社区成立于2012年,位于郫简街道东南部新城,紧邻高新西区辖区面积 1km²,常住人口4.3万,其中产业人才1.2万,外籍人士70人,是成都市首批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社区党委在册党员426人,下设了3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书院社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探索“社区合伙人”共建模式,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助推智慧治理推动、精细服务、多元共治,构建“梦享书院·公园社区”。
聚焦老年人文化需求、儿童文化教育、代际融合,依托书院社区“常青学堂”和“书童看社区”两个特色品牌,构建“老幼共学、家庭联动、多方协同” 的服务网络。
注重激活老人生活经验与儿童创造力的互补价值,通过“文化传承、代际交流、社区互助”开展家风故事、传统艺术课程不少于4次,代际交流主题座谈会、兴趣小组互助不少于5次,社区志愿服务、小区文化活动共创不少于4次,培育1支组织,打造 “服务供给有温度、代际互动有深度、社区治理有力度” 的共融模式,最终实现 “老人得陪伴、儿童得成长、社区得凝聚”的目标。
通过专业社工深度嵌入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以预防性干预筑牢社区心理韧性。开展主题社区团体解压活动6次,赋能居民掌握自主情绪调节技能;组织1个心理成长与教育小组,开展活动6节次,促进居民间构建互助支持网络;同步孵化培育由居民骨干、社工及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组成的“书院解忧服务队”1支,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2场及专业个案服务1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激活家庭支持系统,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意识并建立可持续的社区心理支持体系。
立足于解决居民“高需求、低互动、治理碎片化”的邻里社交困境,以“社工 + 志愿”的工作手法,以“多元角色齐赋能——内生动力破参与困局——借协同之力拓服务边界”的服务思路,整合社区主理人、志愿者以及社工等多元角色资源,挖掘并动员社区主理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组建1支以主理人为服务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
通过意识提升、技能培训、群体激励等赋能支持方式,开展不少于2次的赋能支持培训活动,激活居民互信与责任感,强化社区主理人的主体性。以“共策、共创、共落地”理念为导向,通过社工赋能多元参与,发起并协同开展不少于3个志愿服务共创品牌系列活动,开展不少于1次的优秀社区主理人品牌服务评选活动,增强主理人的荣誉感和获得感,社工全过程进行质效管理,提升志愿服务内容的质量,深化“We 光书愿”志愿服务品牌,将个体参与转化为集体效能,增进社区互动中的认同感。以自治反哺激活治理可持续理念,结合现有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点,完善1套志愿者积分兑换机制,依托院落空间打造爱心积分流动兑换点,提升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初步形成“党建引领、社工赋能、志愿协同”的治理格局。
聚焦超大型城市社区多元矛盾诉求频发的现状,充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书院社区“清哥工作室”的调解经验与号召力,以“司法社工+专业调解志愿服务队”的方式,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
强化专业调解资源整合,赋能网格邻里纠纷调解队伍,重点针对家庭纠纷和小区矛盾,开展精细化、专业化调解,做好源头治理工作,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睦邻友好的小区氛围。培育孵化核心骨干不少于10人,专业培训不少于3场,壮大专业力量参与的三级调解队伍;梳理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和方法1套,形成具有借鉴价值的工作法;协助社区和调解人员分层分类开展纠纷调解工作至少3例,缓和居民矛盾,提升生活幸福感;撰写书院社区纠纷调解工作品牌案例1个,扩大社区品牌力、影响力。
社区背景:郫筒街道望丛社区成立于2012年,是由郫筒街道社区(村)合并而成涉农社区。望丛社区位于郫都区西南部,东至何公路,南至中信大道,西至太清路,北至望丛中路,交通十分方便。社区面积约1.95平方公里,划分8个网格,共有19个院落,其中物管院落7个,自治院落12个,常住户7222户,常住人口18057人。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践行党建引领“信托制”小区治理服务理念,通过构建行业生态和支持体系,稳妥推进“信托制”小区治理提质扩面,实现居民小区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显著减少,有效满足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按规定参加年度检查,并且年检合格,因成立时间不足而未能参加年度检查的,应自成立以来无违法违规行为。
(3)业务范围符合拟申报项目,且具备开展申报项目所必备的专业资质和专业技术团队。
(4)具有独立银行账号和健全的财务制度,以及依法缴纳税收、社会保险费的良好记录。
2、实施项目期间,申报主体需确定1名人员作为申报项目的负责人,与社区居委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且至少1名人员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3、同一个社会组织承接同一个社区保障资金项目不超过本社区当年可使用社区保障资金总额度40%,后期中标需提供未超额度承诺书。
4、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且禁止进入政府市场的处罚还在有效期内的不得参与本次项目申报。
5、申报机构必须以“项目发包公告” 所拟定的名称填写项目申报书的名称,若未按照规定名称填写,则视为不符合立项评审的要求。
6、项目申报书格式以街道提供的模板为准,不允许自创或更改格式。申报机构递交的项目申报书格式若与社区提供的不一致,则视为不符合立项评审的要求。
7、项目申报机构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一经发现将取消其申报资格。
8、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申报项目的机构请自行登录社区保障资金“e管家”平台点击报名。
9、在郫都区承接并实施过项目,绩效评价高的社会组织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
10、在同等条件下具备以下情况的社会组织优先:一是成立党组织,二是社会组织等级4A以上。
11、项目人员工资性支出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50%(纯专业技术支持类项目除外),项目管理费不超过5%。
4、项目成员资质证明材料(社工证书及学历证明复印件、身份证及其他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
6、提供年检合格材料(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只需提供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无不良记录证明相关材料或承诺函)。
(1)申报机构填写《项目申报书》。同时,按公告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所有书面材料请用A4纸(双面)打印并装订成册。
2025年6月15日17:00,申报机构应于递交申报材料时间之前将申报材料送达联系地点,逾期送达或没有密封将被拒绝。本次项目不接收邮寄、闪送的项目申报材料。